第二届“中国—东盟●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技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3-10-13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根据《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我国在未来5年内将从东盟国家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贮藏物流是农产品跨区域贸易的瓶颈,果实等生鲜农产品采后的品质维持和物流技术是双方共同面临的产业和科技问题。为此,2023109-11日,第二中国东盟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技术研讨杭州召开,主题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创新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崇德教授、浙江大学食物冷链物流研究中心主任陈昆松教授出席了会议,来自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广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科研单位约60位代表参与了会议。浙江大海外学术大师联合工作室Don Grierson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研讨会。

浙江大学张波教授和泰国农业大学Jingtair Siriphanich教授是此次研讨会的召集人。

生鲜园艺产品采后贮藏物流过程存在的品质劣变、病害发生和高损耗等问题直接影响采后商品价值和农业增效。本次会议就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等问题,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交流与讨论,共有31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其中来自国外的报告数量为11个。报告内容涉及了采后分子生理学、品质劣变物质基础、采后胁迫应答与病害控制、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材料包括榴莲、龙眼、芒果、香蕉、荔枝、菠萝、火龙果、柑橘、梨、桃、杏、猕猴桃、蓝莓、番石榴、果菜类、茎菜类、叶菜类、玫瑰、万代兰等果、菜和花不同种类的园艺产品。

研讨会的召开加强了我国和东盟国家在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研究的联系,促进了双方对园艺产品采后领域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的了解。与会代表就如何推进科研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和扩大我国同东盟国家的科技、人才、教育等三位一体全面合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巩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