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领域3位学者应邀做客“耕民讲堂”

发布时间:2018-12-14

1213日,作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学术交流会活动之一,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教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研究员和蔬菜花卉研究所程锋研究员应园艺学科邀请做客“耕民讲堂”。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崇德教授主持会议,并为来宾颁发了浙江大学园艺学科“耕民讲堂”致谢证书,园艺学科师生代表60余人聆听了报告。

刘孟军教授以《枣树育种的瓶颈障碍与技术突破》为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枣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其团队多年来在枣育种和基因组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枣育种的新目标与新技术展望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我国是枣的原产地及最大生产、消费和贸易国。枣果实含糖量高达30%,为鲜、干果之冠,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果粹/国粹”之一。刘教授团队开发了田间实施的秋水仙素诱导免嵌合体多倍体育种技术,缩短育种周期2-3年。同时,挖掘了一批可替代雄性不育的自花不实/不育种质,创建了“免去雄+胚挽救”的枣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枣新品种10余个,并推广到全国多个主要枣区。 

王力荣研究员以《桃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2014-2018)》为题,重点介绍了郑州果树研究所30余年来在桃优异种质资源发掘、新品种培育与利用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收集野生资源、地方品种、自主培育等方式,果树所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桃圃,2013-2017年收集国内外种质资源328份,建立了桃基因组数据库,其中遗传群体基因组500份、基因组重测序1000份。至今果树所已成功培育优质、广适桃新品种20余个,推广面积已达200余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程锋研究员以《芸薹属祖先演化和作物驯化》为题,以白菜研究的三个主问题:二倍体祖先演化、基因组三倍扩增化的进化和白菜形成后的性状驯化等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十字花科蔬菜基因组和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生物信息课题组长,为促进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遗传改良,针对该类作物驯化前的进化和驯化后的遗传变异开展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PNASPlant CellSCI期刊发表20余篇,SCI 他引500余次。

3场学术报告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幽默,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现场气氛活跃。3位专家多年坚持园艺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育并推广了多个新品种,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为我国园艺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团队紧跟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开拓了园艺作物分子辅助育种事业,真正达到了农业科研工作者所追求的顶天立地”的境界,其热爱并执着于园艺事业的精神也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