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杰教授发表PCE论文揭示低温预贮减轻桃果实冷害机制

发布时间:2017-07-03

通过综合运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发现乙烯通过调控复杂的脂质代谢增强膜系统稳定性从而在减轻桃果实冷害中起着作用。研究论文“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ic analys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chilling injury in peach fruit”近日在英国植物细胞与环境杂志(Plant Cell & Environment, 2017; IF5-y=6.555)上在线发表。该项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的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王可,通讯作者为徐昌杰教授。

桃作为一种冷敏感果实,经长时间冷藏及其冷链物流,果实容易出现褐变、无法正常后熟软化等冷害症状。项目组先前发明了低温预贮(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LTC)技术,显著减轻冷害症状,但是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未得到深入揭示。本研究以软溶质水蜜桃湖景蜜露为研究材料,通过综合运用生理生化、转录组学、脂质组学和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LTC减轻桃果实冷害的分子生理机制,结果发现LTC增强贮藏早期果实乙烯的合成,通过乙烯信号转到下游转录因子ERFs,协同调控脂肪酸、磷脂和鞘脂等脂质代谢以及细胞壁降解与修饰代谢,减轻果实冷害,促使果实正常后熟软化。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和开发新的冷藏与物流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