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生情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校友生情

周雪平

日期:2020-11-21



周雪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

1992年至1994年在原浙江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留在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曾任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

个人简介

199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原浙江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留在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 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6-1997、1998和1999三次赴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2002年赴美国Danforth植物科学中心进行合作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专项、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合作项目、中德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资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课题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种新的木薯双生病毒,这是国际上有关植物病毒种间基因组重组并导致病害流行的第一个明确报道,研究结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97年8月30日《New Scientist》以致命的杂合体使丰收无望为题、98年亚太生物技术通讯以木薯上发现新病毒为题(APBN 1(31):642)分别对该研究作了报道。首次报道双生病毒与伴随的卫星DNA之间存在共进化关系,卫星DNA是双生病毒诱导产生典型病害症状所必需的,卫星DNA编码的βC1基因是致病相关因子及基因沉默抑制子;首次利用卫星DNA分子建立了基因沉默技术体系,为植物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先后对严重危害棉花、木薯和蔬菜等重要作用的多种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血清学、基因组结构及转基因方面研究,鉴定并命名了29种病毒新种,建立了多种病毒快速检测方法,获得多种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研究内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1篇,被SCI收录112篇(影响因子5.0以上6篇, 3.0以上14篇),论文被SCI收录论文引用1200次;在国际基因库EMBL中已登录所研究的713个病毒分离物基因,其中308个为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参编及主编专著1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先后承担博士生、留学生及硕士生课程。指导的谢艳博士的学位论文“双生病毒及伴随小分子DNA的基因组结构与变异”获2005年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崔晓峰博士的学位论文“双生病毒DNAβ分子βC1基因的功能研究” 获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98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二等奖和浙江省优秀教师;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2001年获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并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004年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先进个人,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