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所在位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讲座回顾 | 第三期风景园林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暨浙江大学风景园林名师讲坛

2021年12月25日上午9:00由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期风景园林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暨浙江大学风景园林名师讲坛(系列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A139-2教室开讲(钉钉线上同步直播)。

本期讲座的主讲人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唐宇力,受聘为浙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暨浙江大学园林学科讲座教授。此次讲座参会人主要为浙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部分设计师。

主讲人:唐宇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艺术分会会长、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长期从事杭州园林绿化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杭州西湖申遗成功获省政府记功表彰


西湖风景园林的建设管理――以江洋畈生态公园为例

江洋畈生态公园区位

江洋畈生态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景区西部(玉皇山南麓),总面积约20公顷,三面环山,南面通透,可远眺钱塘江。

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前为淤泥库,该项目的设计建设实现了西湖边缘城市废弃地的创新性建设和可持续利用,并获得众多国内外奖项。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设计建设侧重于现代景观元素的引入、先进工艺材料的实践、现代美学艺术的创新应用,以求开启杭州风景园林的表现新形式,完善西湖风景名胜区各景点景观的功能互补。

独特的设计主旨

尊重和保护场地原有形态(地貌和植被),维护和展示江洋畈自然演替的过程,体现西湖疏浚文化,并成为一个集大众休闲、观景、参观、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场所。

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和延续

在建设时采用耐候钢板材料围合出“生境岛”的方法,继续维护场地原生植物群落基本特征,保持其生态群落的特殊性,延续其自然演替过程。

江洋畈“生境岛”

自然生态景观的营造

花海植物景观的营造(生境岛外,砂石路两侧)

形成一季一主色调、富有野趣特色的山谷花地景观,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花海植物景观

营造动物栖息地

恢复部分沼泽湿地,与原有芦苇塘联系起来,创造更加丰富的生境条件。建设时人工科学配置浆果、蜜源等乡土植物(火棘、野蔷薇、紫金牛、香泡、醉蝶花)。设计湿地廊道充分连接交融,逐步形成稳定和谐、遍布公园的生物链。

恢复的沼泽湿地

基础构成材料的创新

景观节点中建筑、亭廊、栈道、坐凳采用钢结构,栏杆、宣传牌、科普牌和生境岛的围挡用钢材以及铝合金和铝镁锰金属等材料。

围合材料

现代艺术形式的应用

在空间开阔处和地势较高处设置观景钢木结构亭、台、廊、馆等,以线面构造围合出简洁明确的休憩空间。

休憩空间

绿色建筑

绿色公厕是江洋畈的一景,厕所采用主体与屋架相分离的方式(主体为砖砌体,屋架为工字钢组合屋架),室内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减少装置换气扇、照明灯对能源的消耗。

绿色公厕

杭帮菜博物馆建筑依山而建,面朝公园湿地,起起伏伏的屋面与公园融为一体。建筑立面采用通透落地玻璃加绿色直线型材的方式,与江洋畈的生态绿色相得益彰。

杭帮菜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

科普展示系统设计并不独立于公园之外,游人中心、科普牌均有着统一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设计风格。

游客中心

创新型风景园林建设应当维护特定时空条件下风景园林丰富多样的原物质形态,创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价值观的风景园林,这样的风景园林才能在当代留下真实而唯一的文化印记。

江洋畈荷花

江洋畈蒲苇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唐宇力教授从江洋畈最初的工程概况讲述到最后的实践中的思考,让学生与设计师深刻认识到创新型园林的建设在确定理念与形式之后,依然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坚持,才能在特定的景观工程中采用新形式,新手法来适应时代发展并胜任引导角色。

讲座花絮

©2013 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ceived.